猛志逸四海下一句及拼音

陶渊明辞官不久,就写下了《杂诗忆我少壮时》:“忆我少壮时,无乐自欣豫。猛志逸四海,骞翮思远翥。荏苒岁月颓,此心稍已去。值欢无复娱,每每多忧虑。气力渐衰损,转觉日不如。壑舟无须臾,引我不得住。前涂当几许,未知止泊处。古人惜寸阴,念此使人惧”。就是说,少有壮志,至今未酬,看看时间无多,想想让人害怕。

颜延年在《陶徵士诔》中说,陶渊明“心好异书”。他在归隐后这一年(五十五岁)苦读《山海经》。《山海经》是一本什么书,至今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但从字面上理解,就是一部描述上古中华大地各处风土人情的书。与之配合的还有《山海图》。由于其中好多描述荒谬不经,殊不可解,因此被归为“异书”之列。读完之后他心有感悟,写下了《读山海经》十三首。尤以其十脍炙人口:“精卫衔微木,将以填沧海。刑天舞干戚,猛志固常在。同物既无虑,化去不复悔。徒设在昔心,良辰讵可待。”就是说,精卫鸟和共工虽然都死去了,可是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“猛志”流尽了最后一滴血。美好的未来是要努力争取的,而非消极等待。

六十岁时,他在《祭从弟敬远文》中如是写道:“余尝学仕,缠绵人事。流浪无成,惧负素志。敛策归来,尔知我意。常愿携手,寘彼众意”。就是说,我这么多年辛苦从政,但是却没有实现我的志向。

那么陶渊明口口声声念念不忘至今犹有回响的“猛志”“素志”究竟是什么志呢,难道仅仅是在家种个地,躺在南窗下看个书,快活似神仙吗(北窗下卧,遇凉风暂至,自谓羲皇上人)。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。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隐士在未出仕之前都标榜自己身在世外的决心,可是也只是说说而已。陶渊明出身贵族世家,从小接受的都是儒家修齐治平的正统教育,要说没有一番救民济世的志向,这是不可想象的。//www.58yuanyou.com当年诸葛亮在执掌蜀国军政大权后给后主刘禅上《出师表》,第一句就是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”。可是,这句话能信吗。试看他早期的所作所为(为自己立“卧龙”之名,自比管仲乐毅,与上层名士交往),能是一个只想在家种地的人吗。(参见蒋福亚先生《由诸葛亮青年时代的政治理想谈其躬耕地》,兹不赘述)。

猛志逸四海下一句及拼音

那么陶渊明的志向究竟是什么呢。答案呼之欲出:他想做个“清官”。

魏晋时期的官员任用制度为九品中正制,而九品中的一条界线就是上品和下品,其在具体官职上的分别就是清官和浊官。所谓清浊在汉代是来用以分别君子与小人的。最初的清浊之官正与现在相同,指的是清官和贪官。三国时吴国有位大臣“疾贪污在位欲沙汰之,举清厉浊”。清浊也含有邪正,善恶之意。西晋之后,清浊之分就成了士庶之别dVQbq。官职也以此为准。凡是士族的官就是清官,凡是寒族的官就是浊官。

那么清浊之官是怎么产生的呢。首先就是由于士庶等级的严格区分。那么根据什么来划分清官浊官呢。换言之,清官的标准是什么呢。晋书有记载:“职闲廪重,贵势多争www.58yuanyou.com之,不暇求其才”。那么什么职位“职闲廪重”呢,也有记载:秘书省官署,东宫官署,各王国公府参佐。这些人“唯宾余宴赏,时复修参,更无余事”。换言之,大体上而言,清官都不是繁剧之官,他们或是文学侍从之臣,或是议论而不治事。悠闲而不负实际责任者为清,办理庶政者较次以至于浊。“自魏正始,晋中朝以来贵人虽有识治者,皆以文学相处,罕闻庶务。朝章大典,罕参议也。文案簿领,咸委小吏”。

猛志逸四海下一句及拼音

到了东晋后期,清浊俨然成为办事能力高下的代名词。越有办事能力越当浊官,越为下流。士族子弟们更以无才干为荣,以有办事能力以至于立功升迁为耻。他们“贵仕素资,皆由门庆,平流进取,坐至公卿”。南齐时有一张恕办事有功,皇帝要委以重任,张恕说:“若以家贫赐禄,臣所不辞。以功推事,臣门之耻”。

由此可见,陶渊明的志向是当个“少干活,多拿钱。不干活,只拿钱”的清官。在这个清官的位置上,终日饮酒清谈,优游度日。换言之,他羡慕的就是王凝之那样的生活。可是事与愿违,这样的清官位置却正被王凝之之类豪门大//www.58yuanyou.com族所把持,他们一出身便是上品官。而上品由清官出身一直当清官,下品除了特殊原因而升其地位,便只好由浊官出身一直当浊官。终身没有出头之日。用现在一句网络语:“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”。在当时士庶阶层已经高度固化的情势下,他想当一清官,无疑空中楼台。遥想其曾祖陶侃,虽然位居人臣,权倾朝野,可还是一个浊官。

猛志逸四海下一句及拼音

但是陶渊明的这个理想最终有没有实现的机会呢,答案出乎意料,有的。他在六十四岁时,皇帝亲自聘任他为著作郎,当时的皇帝是晋安帝(有诏征著作郎)。著作郎就是上文所说的秘书省官署,主要负责国史的编修。《晋书.职官志》:“著作郎,周左史之任也。魏明帝太和中,诏置著作郎,于此始有其官,隶书二年,诏曰:‘著作旧属中书,而秘书既典文籍,今改中书著作为秘书著作。’于是改隶秘书省。后别自置省而犹隶秘书。著作郎一人,谓之大著作郎,专掌史任,又置佐著作郎八人。’于是改隶秘书省。著作郎始到职,必撰名臣传一人。”就是说,著作郎只要在自己任上能够编撰一位名臣的传记,那么就算称职。可是他的助手就有八个。换言之,他只要在最后的成稿上签个名就行,别的啥事不用干,每天喝酒清谈即可。

对于这个梦寐以求的机会,陶渊明还是拒绝了(称疾不赴)。原因很简单,他想要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了,那就是当一个名士。拒绝后,他作《五柳先生传》自况:先生不知何许人也,亦不详其姓字。宅边有五柳树,因以为号焉。闲静少言,不慕荣利。好读书,不求甚解;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性嗜酒,家贫不能常得。亲旧知其如此,或置酒而招之。造饮辄尽,期在必醉;既醉而退,曾不吝情去留。环堵萧然,不蔽风日,短褐穿结,箪瓢屡空,晏如也。常著文章自娱,颇示己志。忘怀得失,以此自终。赞曰:黔娄dVQbq之妻有言:“不戚戚于贫贱,不汲汲于富贵。”其言兹若人之俦乎?衔觞赋诗,以乐其志,无怀氏之民欤?葛天氏之民欤?

快活的都似神仙了,当然不去追求什么富贵荣华了。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,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文章标题: 猛志逸四海下一句及拼音

文章地址: www.58yuanyou.com/wenzhang/260244.html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