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鹏翔名字好不好

皮黄闲扯之五十七《桑园寄子》

以前写了很多篇,净是闲话。今天用心写一篇。因为这出戏我很喜欢——《桑园寄子》。

王鹏翔名字好不好

周信芳演《桑园寄子》的戏单

这出戏还有一个名字叫《黑水国》。讲的是西晋时石勒起兵造反,邓伯道弟弟新故,与弟妇金氏带儿子邓元和侄子邓方逃难,去潼关投奔金氏的弟弟守将金玉臣。途中被乱兵冲散,邓伯道带两个孩子无法逃生,为了保全弟弟的骨肉,将邓元绑在桑树之上,带着邓方继续前行。金氏随后赶到,救下邓方。一家人在金玉臣处团圆。

邓伯道名字叫邓攸,字伯道,史有其人。把儿子绑树上也是真事。根据《晋书》的记载。邓攸是平阳襄陵人,就是现在临汾附近。他确实有个弟弟,兄弟二人没有分家,不过弟弟英年早逝,留下一个儿子不叫邓方,叫邓绥。他祖父叫邓殷,曾经跟着钟会伐蜀,因功授官。后来邓伯道承袭了官职,所以他并不是一般土财主。而且官做得很大,当过太子洗马,东海王司马越(“八王之乱”祸首之一)的参军。后来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保荐他出任河东太守。没多长时间,就被石勒捕获了。石勒要杀他,看守他的门卫曾经是他的部下,给他送来纸笔,他写了一篇申诉。石勒看了以后很欣赏,不仅赦免了他还天天带在身边。兵过泗水的时候,邓攸把自己的车砍坏,用牛马驮着自己媳妇儿子和侄子邓绥逃跑了。没想到遇见了土匪,牛马都被抢走,只能步行,用担子挑着俩孩子。文中原话是:

又遇贼,掠其牛马,步走,担其儿及其弟子绥。度不能两全,乃谓其妻曰:“吾弟早亡,唯有一息,理不可绝,止应自弃我儿耳。幸而得存,我后当有子。”——《晋书》

于是就把儿子扔了,背着侄子继续跑。没想到早上把儿子扔了,到晚上儿子就追上来了。邓攸没办法,把儿子捆在树上(没说是桑树)继续逃命。

后来几经周折,邓攸到了东晋一边,继续官运亨通。做过一任吴郡太守,口碑颇好:

攸在郡刑政清明,百姓欢悦,为中兴良守。后称疾去职。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,攸去郡,不受一钱。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,不得进,攸乃小停,夜中发去。吴人歌之曰:“紞如打五鼓,鸡鸣天欲曙。邓侯挽不留,谢令推不去。”百姓诣台乞留一岁,不听。拜侍中。岁余,转吏部尚书。——《晋书》

官越当越大,儿子却一直没盼来。邓攸的媳妇一直没有再怀孕。邓攸又纳了个妾,十分宠爱。后来闲聊的时候得知也是因为战乱逃过来的北方人,一问家里人口,这小妾是他外甥女。于是:

攸素有德行,闻之感恨,遂不复畜妾,卒以无嗣。时人义而哀之,为之语曰:“天道无知,使邓伯道无兒。”弟子绥服攸丧三年。——《晋书》

邓攸最后当到尚书右仆射,相当于副总理。历史上的评价是个清官,但是绝户这件事很令人叹息。以至于“伯道无儿”竟成了一个成语。韩愈有首诗叫《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》:“中郎有女能传业,伯道无儿可保家。偶到匡山曾住处,几行衰泪落烟霞。”就用了这个典故。

戏中的剧情当然是截取了邓攸最感人的一段。为了保护侄子的性命,舍弃了自己的儿子。在古代传统道德观念中这是十分值得人称颂的。比史实里又埋怨老天又可怜苦主儿强多zoAYG了,也符合一般观剧人最终希望大团圆的心理。

王鹏翔名字好不好

黑水国遗址

不过《黑水国》这个剧名估计是广泛指代而来。旧时艺人不太可能深究历史,凡是番邦的事无非就是用“黑水国”、“黄花国”、“西夏”、“西凉”等等代表一下,最简单的就是“北国胡儿”,爱哪儿哪儿,反正都在北边。黑水国历史上确实存在过,都城遗址在甘肃张掖一带,据说从汉代一直断续到明代。不过跟石勒没什么关系。石勒是羯人,生在山西武乡。曾经是奴隶,所以是个文盲,后来逆袭到后赵皇帝。在历史上是一个很奇特的人物。有很多轶事。他建立的后赵在华北平原到江苏一带,到张掖的距离跟取经也差不多。而且在西晋到十六国阶段,河西走廊一带出现的是各种“凉”国。前凉、北凉、西凉、后凉、南凉。也不怕冻上。建立国家的民族是匈奴、汉族、鲜卑和氐族。跟石勒根本没什么关系。如果有关系,那就是在那儿立国的鲜卑人是被石勒打过去的。

王鹏翔名字好不好

前辈名家贾洪林(最右)与青衣泰斗陈德霖(最左)的《桑园寄子》剧照

毕竟历史和戏剧是两回事。《桑园寄子》是一出传统的老戏。老到几乎有了京剧就有了这出戏。据说谭鑫培先生幼年从余三胜学艺,余三胜因为和谭志道有交情,答应倾囊教授,最后传了《卖马》、《捉放》、《桑园寄子》三出。谭派名票夏山楼主最擅长“三子”,就是《辕门斩子》、《二堂舍子》、《桑园寄子》。上世纪60年代,夏山楼主录了《桑园寄子》等剧目的片段,其中“走青山”一段旦角是王慧祯,俩小孩一个是吴小如先生,一个标注是曹世珍。后来经网名“上小楼”的王玮贤弟考证,其实是曹士英。这位大伙儿不太熟,她爸爸您肯定知道,大总统曹锟。刘连群先生曾说过,他幼年时与夏山楼主有过接触,这位曹女士的艺术造诣也是非同一般的。据故老传说,夏山楼主录这几出戏最初www.58yuanyou.com始的原因是当时大陆想向台湾要孟小冬的录音资料,对方的条件是以夏山楼主的录音来换,所以才有了这个动议。姑且存此一说,权当逸闻。

这出戏的资料很多,自谭鑫培、孙菊仙以降,谭小培、王又宸、余叔岩、言菊朋、谭富英、杨宝森、刘叔诒、李金棠、张少楼,以及票界的夏山楼主都有录音传世。时下的演唱会上,各位老生名家也偶有演唱片段。谭元寿先生、谭孝曾先生、张克先生、杜镇杰先生以及王珮瑜老板都有录像。谭元寿先生的录像还是两个版本,张克先生www.58yuanyou.com还为杨宝森先生的录音做了“音配像”。故而观摩来说不是难事。

王鹏翔名字好不好

杨宝森先生剧照,不知道背的这个是谁

这出戏之所以演的少,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:

首先,配演不好找。别的还都好说,就这俩小孩就很费劲。又要唱、又要念、又要表演。最关键的问题是邓伯道还得背着他,还是俩人轮番背。这一需要导致很多剧团原本演娃娃生的旦行演员不能胜任,只能找戏校的小孩,而唱念一关又卡掉很多人。因此受到制约。资料记载,当初高盛麟先生就陪父亲高庆奎演过邓方,看目前这些资料,娃娃生的人选大多是当时被目为“神童”的小演员。谭元寿先生的两个版本中,一次是夏怡和王欣,当时都是戏校的学生,一次是王欣和张羽。这是经过张羽(张学治先生的女公子)确认的。谭孝曾先生在香港的版本则是王文端和汪宇。张克先生的版本其中是“著名小孩”刘小源,另一位叫王鹏翔。杜镇杰先生演出的时候,邓元是徐滢小妹承乏,邓方是杨腾。而瑜老板的版本那俩孩子名字不记得了。只记得当时排戏的时候很好,没想到几天功夫,这孩子个子和分量都涨了。所以我想当时瑜老板背起邓方时那一声“唉……”应该是发乎心行乎外的。杨宝森先生的录音中的邓元是一位叫金天仁的票友,当年12岁,邓方是新艳秋大师的孙女,还不满10岁——估计就是到高腔改小嗓那位。配像是马超博和穆雨二位,彼时尚在髫龄。由此可见,邓元和邓方虽是配角,却有一定的决定作用。

除了这俩孩子,还有就是旦角也得铁嗓钢喉。单场还好说,“走青山望白云”那一段二黄,跟老生同一原由网个调门,还都是下句,高腔不少,非嗓子好的不能承担。

王鹏翔名字好不好

谭元寿先生剧照

其二,皮厚。这出戏并不像其他剧目一样,有痛快淋漓的唱腔。成套的不少,都是慢板、反二黄、散板等等。似乎对于一些喜欢热闹的观众来说,有些温。杨宝森先生的版本,开场是邓伯俭病危,邓伯道去探病,对于剧情来说是圆满的,介绍了邓伯道为什么最后要保全侄子。只是向来“病房无热戏”,不好唱。而且将武场次全都减了,没有最后团圆的场次。纯以唱做取胜,更有些曲高和寡。谭元寿先生的版本则是开场石勒发兵,第二场金玉臣坐帐,中间加了一场开打,最后在金玉臣帐中团圆,显得火爆一些。他这两个版本一次是叶金援先生的金玉臣,石勒恕我眼拙,没看出来。一次是杨少春先生的金玉臣,同场是张韵斌先生的石勒。这几位的武打场次十分精彩,既在规矩之内,没有抢风头,又飘逸潇洒,颇显功力。瑜老板演出的场次和谭先生是一样的,据她说她特意向谭元寿先生请益过。在梅大演出那天是2011129日,于我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。能亲历现场看此剧也是我多年夙愿之一。少时就特别喜欢余叔岩唱片中的“此时间顾不得父子恩爱”,这一次在现场看,尤其对“将儿的年庚月血书上载,任君子你救去了我佛如来。血迹干写不尽恩深似海”这三句唱片上没有的唱腔颇觉玩味。

王鹏翔名字好不好

余叔岩《桑园寄子》唱片,背面是《打棍出箱》

其三,这出戏对zoAYG于演员要求很高。不仅仅是演唱的问题,还要有较高的做表水准。以谭元寿先生的录像为例。祭奠兄弟时的悲痛,看到子侄时的无奈,散尽家财的惶急,许多都是唱腔之外的流露。尤其是“走山”和“桑园”两场。当年余叔岩为了琢磨谭鑫培爬山的身段,在自家客厅踩着八仙桌练习,把陈设碰碎了都浑然不觉。元寿先生这场戏的做工可称神品,出场时唱慢板,略有些颓态。可是到了“忙登山界”的时候,忽然奋力一搏,须发飘摇。把一个疲于奔命的老者演绎的纤毫毕现。到“我这里带娇儿忙下山界”之时,惶急无措也是入木三分。尤其是在“桑园”一场,有一个吊毛。这个吊毛有点特殊,一般是向前翻,有的还带助跑。这个是退回来以后横着翻出去。说着容易,做起来谁难谁知道。尤其是骗自己儿子上树时那一句“我原要你上去”以及紧跟着的那一声“儿啊”真是字字泣血,令人心酸。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展示,更难得的是通过这种技术运用勾魂摄魄,令人感同身受。

我一直觉得老前辈的演出就是把各种技巧化在情感里,不让你感觉出这是技巧。这才是最高级的艺术呈现。

王鹏翔名字好不好

谭元寿先生在《名段欣赏》的剧照,小一点儿那小孩叫马阳艺,当时也就是四五岁吧,如今都清华大学本科快毕业了。

2004年的时候谭元寿先生在《名段欣赏》录制了“走青山望白云家乡何在”这一片段,金氏是阎桂祥老师。由于是以前的录音,所以俩小孩的声音是谁已经无从查证。听完谭先生这一段录音,我就迷上了这一段。多年来,不管换了几次电脑和播放器,这一段始终都在列表里。这一段可以说是《桑园寄子》中的核心,不仅词句优美,而且韵律悠扬。我数次想学唱一下,苦于没有旦角合作,只好作罢。偶尔犯凉药的时候,我还吹过牛:“将来一定唱一回‘五子登科’,《法场换子》、《辕门斩子》、《二堂舍子》、《三娘教子》、《桑园寄子》。”现在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,有《桑园寄子》仰止于前,恐怕此生无望了。

多说无益,来看看吧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,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文章标题: 王鹏翔名字好不好

文章地址: www.58yuanyou.com/baike/122910.html

相关推荐